请稍候...关闭

重生之吳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歷史軍事

公元前513年,吳國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競走,波濤滾滾!
在煙波浩渺的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04章 諸公子學業

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4

  想起自己那個堪稱是“春秋第壹預言家”的叔祖季劄,慶忌壹時間內心感慨莫名。
  季劄給予慶忌的幫助,以及為吳國做出的貢獻都是無私的。
  若非條件不允許,慶忌都已經有壹種跟先王諸樊等人壹樣的感想,將王位傳給季劄……
  離開滋德殿後,慶忌就亦步亦趨的在壹眾宮娥寺人的簇擁下,前往宮塾。
  所謂的宮塾,就是諸公子的學堂。
  慶忌此時有十八個兒子,適合入學的公子中,有吳鴻、吳熙、吳啟、吳發、吳邦、吳憂、吳章、吳訓等十個兒子到了入學的年紀。
  嫡長子吳恒還遠在楚國的郢都為質子,姑且不算。
  按照慶忌的規劃,吳國的諸公子壹到三歲,便開始接受啟蒙,五歲正式入學,而後便是枯燥泛味的學習生涯……
  為了培養好自己的兒子們,慶忌可謂是操碎了心。
  太師季劄、太傅晏嬰和太保孫憑三人,三個德高望重的老臣,都退居二線來為諸公子傳道受業解惑。
  甚至是孔夫子,偶爾有空的時候,都會到宮塾進行講學!
  “大王駕到!”
  隨著中車府令膠滑的壹聲宣號,還在學堂中為諸公子講學的大行令孔丘,連忙過來躬身行禮。
  “臣孔丘,參見大王,大王萬年!”
  “兒臣參見父王!”
  諸公子都忙不叠的起身行禮,聲音有些奶聲奶氣。
  “免禮。”
  “大王,妳這是?”
  見到孔丘疑惑的臉色,慶忌微微壹笑,道:“孔子,不必理睬寡人。寡人今日要在這學堂之中,聽汝講學。”
  “這……”
  孔丘很是遲疑。
  不過,他隨後就想通了!
  慶忌過來旁聽,想必是要看壹下孔丘的教學質量,以及諸公子的資質是如何的。
  慶忌很是註重栽培自己的兒子們!
  想到這裏,孔丘又回到講臺之上,拿起竹簡。
  此時印刷術已經普及,大量的紙張被生產出來,用於書籍,但孔丘仍舊是喜歡用竹簡……
  慶忌來到學堂後邊落座。
  坐在前面的吳鴻、吳熙等公子那是大氣都不敢喘壹下,生怕遭到慶忌的“死亡凝視”,或者被訓斥。
  畢竟慶忌在他們的心目中,是十分威嚴而不容侵犯的。
  “凡兵之所以先爭,聖人賢士,不為愛尊爵。道術知能,不為愛官職。巧伎勇力,不為愛重祿……”
  拿著竹簡書本的孔丘,在上邊念誦起來,講臺下的諸公子都不敢怠慢,紛紛拿起課本,壹壹照著念誦。
  慶忌知道,這是《管子·制分》當中的內容。
  不過,學這種東西真的好嗎?
  這裏邊有著不小的哲理,暗含帝王之術,壹般的書生都感覺晦澀難懂,更何況是諸公子這種半大的少年?
  讓小學生去接受高中的課程,這……
  慶忌有些擔憂。
  “……是故治國有器,富國有事,強國有數,勝國有理,制天下有分。”
  念誦完這壹段,孔丘又放下手中的竹簡,環視壹周,準備點名讓壹位公子起身回答問題。
  “熙公子。”
  “學生在。”
  被念到名字的吳熙立馬站起身,躍躍欲試。
  “人事荒亂,以十破百。器備不行,以且擊倍。故軍爭者不行於完城,有道者不行於無君。”
  “故莫知其將至也,至而不可圉。莫知其將去也,去而不可止。敵人雖眾,不能止待。”
  “此是何意?熙公子可否闡述出來?”
  孔丘問道。
  吳熙沈吟片刻後,便回答道:“敵國人事荒亂,就可以以十破百;敵國兵器不備,就可以以半擊倍,所以,軍事爭奪不打堅固的城池,有道義的不打無君的國家。”
  “要使人不知其將要來到,到了就無法防禦;要使人不知其將要離去,去了便不能阻止。”
  “敵人雖多,也是不能阻攔和防禦的。”
  “先生,學生之翻譯,先生可滿意否?”
  “善。”
  孔丘微微頷首,又讓吳熙坐下。
  緊接著,孔丘又點了幾個公子起身回答問題。
  都是年齡在五歲以上的孩子。
  或是翻譯壹段文字,或是背誦壹段文字,基本上都能做到。
  這讓慶忌頗為詫異。
  究竟是他們的天賦過於妖孽,還是慶忌自己低估了諸公子的學習能力?
  下課後,諸公子又要完成自己的另壹項學業——君子六藝。
  所謂的君子六藝,就是禮、樂、射、禦、書、數,是這個時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。
  其內容包括五禮、六樂、五射、五禦、六書、九數。
  春秋戰國時代,人們對於六藝的學習,是根據學生年齡大小和課程深淺,循序進行的。
  諸公子現在要學習的,是“禦”,也就是駕馭戰車……
  如吳鴻、吳熙,因為較為年長,所以先學“射”。
  諸公子在學“禦”、“射”的時候,太師季劄也到場,跟著孔丘壹起指導他們。
  看著在馬場上,有模有樣的進行著戎車驅馳的諸公子,慶忌倍感欣慰。
  季劄隨即來到慶忌的面前,與他對席而坐。
  “叔祖,勞煩妳還要費心勞神,指導諸公子之學業。”
  “大王,這是老臣應做之事,何談費心勞神?”
  季劄搖搖頭道:“然,老臣現在,心中仍有壹個憂慮。”
  “是何憂慮?”
  “以大王之見,諸公子中,孰優孰劣?”
  季劄的這句話,可謂是問住了慶忌。
  這麽多兒子,那個比較優秀?
  “不好說。”
  慶忌回答不出來。
  因為他要操勞的事情過多,能分出壹些時間來關註諸公子的學業,偶爾指點壹下,已經是殊為不易的。
  真的要了解那個兒子比較優秀,那個兒子比較遜色,慶忌“不好說”。
  “大王對待諸公子,猶如對待後宮嬪妃壹般,基本上雨露均沾,少有偏愛,然,這在老臣看來,卻是隱患矣。”
  “叔祖何以見得?”
  慶忌皺著眉頭問道。
  季劄幽幽的嘆氣道:“大王之諸公子,盡皆出色,然,每個公子的心性不同,卻都暗藏大誌。”
  “鴻公子賢良孝友,有仁義君主之風,只是稍顯懦弱。”
  “熙公子有虎狼之心,不失為壹代雄主。只是為人剛強急躁。”
  “啟公子尚武,天生神力,堪為將才。”
  “章公子聰慧過人,卻又外寬內忌,暗藏大誌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